七里河区总人口65万,居住着汉族、回族、东乡族、蒙古族、藏族、维吾尔族等45个民族,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10万人,有依法审批的宗教活动场所95处,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。近年来,七里河区在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上积极探索、开拓创新,打造出了“统战五线谱”工作新模式:巩固政治共识,构建党的领导“中心线”;深化共商共治,构建协商共进“合作线”;促进团结稳定,构建和谐稳定“引导线”;助力非公经济,构建健康发展“服务线”;凝聚党外力量,构建争取人心“联合线”。该模式为七里河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、决胜全面小康、打造现代中心区贡献着巨大力量。

聚合党外力量蕴藏的巨大能量

“要不是新联会的想法和指导,企业真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发展下去了”30岁的年轻人张磊是一名从事科技行业的创业者,去年企业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陷入了困境,最后在七里河统战部、新联会的牵线搭桥下,企业转变思路,展开了和抖音的合作对接,快速转型成为网络服务平台。“新联会经常走访企业,深入了解企业困难和需求,以异业联盟、共享商圈模式服务每一个会员企业,我也很庆幸能在这样一个‘大家庭’。”张磊说。

和张磊一样,同在这个大家庭的成员还有其他青年企业家、留学人员、自媒体人以及社会服务行业人员。这个富有激情和梦想的年轻团队通过异业联盟的模式互帮互助、资源共享,在学习教育、人才培养、建言献策、服务社会、联谊交友等方面展开积极沟通交流。

记者了解到,虽然七里河区新联会成立才短短一年时间,但是在融入社区、回报社会、公益活动中带头参与,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响应区委统战部的倡议,多方筹措各类防护物资和生活必需品,第一时间送到全区15个乡镇街道和40个重点社区,捐助了近40万元的生活物资及医疗物资,以实际行动展示新联会的责任和担当。

在凝聚党外力量,构建争取人心“联合线”方面,除了新联会,七里河区还积极发挥台侨联、留学人员、驻区单位的作用,最大限度的把这些群体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来、发挥出来,在创新创业中大显身手、建功立业,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献计献策、贡献力量。

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社会

“年初联防联控期间,我们社区表现出来的团结一心让我非常感动。”七里河区西园街道工林路社区工作人员汪左花,动情地向记者说起社区各民族住户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故事。工林路社区生活着有汉族、回族、东乡族、蒙古族、满族、藏族、朝鲜族等多个民族的同胞,其中少数民族占辖区总人口34%。

“联防联控开始以后,辖区一家清真餐厅的老板得知卡口点的工作人员吃饭困难,就主动承担起社区3个卡口点的送餐工作,每天送40份盒饭,连续送了整整一个月。”汪左花说。联防联控期间,社区接到了全辖区各民族住户的支持与帮助:居民们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,妈妈带着孩子把家里的口罩、湿巾捐给社区,描绘了一幕各民族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动人画卷。

工林路社区是七里河区促进团结稳定,构建和谐稳定“引导线”工作的一个缩影。据介绍,七里河区开展了以民族团结“征文大赛、演讲比赛、知识竞赛、文艺汇演、专题讲座、拍摄专题片”为主要内容的“六个一”主题活动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“六进”活动拓展为“十进”,通过开展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乡镇(街道)等为主要内容的“十进”活动,实现创建活动全覆盖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“六大工程”拓展为以全覆盖、经济提速、文化引领等为主要内容的“九大工程”,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,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强大合力。

七里河区已初步形成大统战格局

为做好统战工作,七里河区积极构建党的领导“中心线”,成立了区委统一战线(民族宗教)工作领导小组,探索建立与公安、执法、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,在乡镇、街道成立了民族工作站,实现了乡镇、街道统战工作的全覆盖,筑牢了统战事业的坚强基石。

同时,通过做好多党合作和政党协商工作、发挥政协协商作用、注重党外代表人士培养,深化共商共治,构建协商共进“合作线”;通过营造浓厚氛围、唤醒民族团结意识、广泛发动参与、注重理论创新、建立长效机制等构建了一条和谐稳定“引导线”。

此外,七里河区在做好民主党派、民族宗教、党外知识分子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、非公有制经济、海外侨胞、归侨侨眷等统战工作基础上,着力拓宽统一战线工作领域,尤其是与中央在兰单位、央企、国企、省属高校、医院等驻区单位的顺利对接,通过助力非公经济,构建健康发展“服务线”,通过凝聚党外力量,构建争取人心“联合线”,实现了统战工作的全覆盖。

“统战五线谱”的打造和实施,让七里河区各领域统战工作取得了新成效。目前,全区上下形成了“党委统一领导、部门相互配合、乡镇街道联动”的工作体系,初步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。

社全媒体记者周栋楠